
文/曾双喜、徐金菁
摘自《自我发展》第四章第一节
前段时间网络热传华为开始优化34岁以上的老员工。尽管华为官方表示该消息纯属谣言,然而35岁现象不得不引起人们重视。很多企业在招人时,明确规定年龄要在35岁以下,甚至有企业明确表示中层以下,35岁绝对不招,30岁以上最好也不要招,除非带资源、带流量、带可估量的收益。年轻,就是资本。 为什么呢?因为超过35岁,你的学习力、创新能力都在下降,你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已比不过年轻人了,也不会像管年轻人那样好管教。而且,很多公司比较高级别的职位一般会优先留给内部人,外部招聘的职位通常为中层以下,所以你会高不成低不就。 因此,如果你的年龄到了35岁还不知道这个道理,你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然而,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来看,如果你真到了35岁才去思考这个问题,很可能这时你已经束手无策了。 所以,30岁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龄,也是职业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要想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有好的发展,你必须提前开始建立自己的职场壁垒和防火墙,用几年时间充实自己,尽早成为这家公司、这个行业、这个领域里,不那么容易被取代的人。错过了时机,你已不再年轻,社会也不会再以包容的心态去原谅你的年少轻狂,否则“35岁现象”可能在你身上上演。马云要不是在年轻时各种“折腾”,找外国游客来练习英语,留校任教后又办夜校,可能也很难成为今天的首富了。 因此,为了避免走更多的弯路,你必须提前思考你未来的职业发展,你需要对自己负责,未雨绸缪,准备好未来的职场燃料。 你在30岁前要找到一个可以为之奋斗5年、10年甚至更久的职业方向。你虽然可以变换工作,但是如果你越早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对你的发展就越有利。所以,你要认清自己的长板和短板,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喜欢做什么,以及必须要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定位。这样才能让你的职业成长围绕着一个点去积累经验,而这种日积月累的经验积累,也是你日后升职加薪的筹码。虽然经验并不一定与能力相关,但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你的能力也没有提升的可能。如果你30岁之前几乎没有任何积累,那么30岁以后的职业生涯突破是十分困难的。 你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与一年前相比,我的专业能力进步了吗?从离开学校到现在,我工作几年了?我身上所具备的能力是否与我的年龄相匹配?如果不匹配,那么,你一定要及早树立危机感,缩小和同龄人之间的差距,尽早完成你的知识结构更新,确保自己不会在竞争的过程中被他人“挤下马”。 什么是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所谓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如果现在需要你去给其他行业的人介绍你的行业,你觉得你能讲得明白吗? 举个例子,你是从事制造业信息化方向的工作的,你能讲明白制造业的信息化都有什么系统,这些系统分别解决哪些问题,用户用了这些系统之后是否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吗?如果你是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工作的,你能讲清楚互联网企业和传统软件企业的区别吗?你能描述清楚互联网产品和传统产品的区别吗? 如果你不能系统而清晰地讲明白这些问题,那么你应该好好提升你的知识结构了。你要能够向不同领域的人,用他们能听得懂的话,让他们真正理解你所从事的工作,如此,你的专业知识是过硬的。 不同职位等级的人,他们所具备的眼光与思维模式同样也有差别。层级越高,看问题的角度就要越高,你的整体知识结构层次也要向上发展和突破。如果你看问题只能停留在具体的基层操作层面上,思路无法与老板们保持高度上的一致性,那么你的能力是无法得到认可的,向上晋升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职业生涯也会就此止步。
笔者做过大量的人才测评项目,发现有很多人已经近四五十岁了,但仍然只是一位工程师或基层主管,在公司中也看不到晋升的机会,也好多年没有加薪了。而且,他们的能力甚至和刚毕业几年的人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别,所以当他们想向上发展时,会遇到很多阻力。这些人的身上通常有几个共性的问题:一是不喜欢学习,除公司强行组织的培训外,自己从来不主动参加其他的培训和学习,更别说看书了,这么多年都是在做重复劳动,所以才会原地踏步;二是频繁跳槽,没有在一个方向上积累,无一技之长。你以为你没有退步,但实际上别人在进步,而你与别人之间的差距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所以你也就退步了。 这其中包括你与上司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上司的关系,直接决定着你的加薪和晋升。如果你与上司的关系不好,基本上意味着你在这个公司的职业生涯就此终结。在职场中最大的法不是宪法,而是上司对你的看法。哈佛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职场上获得提拔的人当中,只有15%是因为自身硬技能而得到提拔的,余下的85%取决于他们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除此之外,你也要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如果这层关系没有处理好,那么即使你升职了,成为他们的领导了,你也会因为缺乏“群众基础”而导致权力被架空,你会发现领导不好当。有句话叫先做人后做事。会做人比会做事还要重要百倍。能力不足,可以慢慢培养;但如果不会做人,则会在组织中无法发展。即使你的职业技能没有多大的突破与成长,但如果你会做人,则会从另一种层面为你的职业发展增添筹码。 良好的职业化精神,是很多优秀人士身上必备的成功要素,有时比能力本身更重要。刘润认为,职业化是你在商业世界里的教养,具体体现是当别人和你打交道时,感觉非常舒服。因此,职业化问题背后的思维方式,是要站在对方舒不舒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职业化精神是高情商的一种表现。但其实,职业化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其位谋其职,只要你在这个岗位上,就应该把事情做好,这是任何岗位上都不可或缺的一种职业精神。如果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你会两手空空,什么也得不到。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有一颗“玻璃心”,内心非常脆弱,说不得、骂不得,无法经受漫长人生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艰难险阻。然而要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人说,一个人成功靠的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而是逆商。逆商就是要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在困难和痛苦面前依然保持乐观、自信。有较强的逆商会让一个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而低逆商的人会表现出消极悲观的心态,往往在希望面前错失良机。
已故作家李敖,年轻时家境贫困潦倒,为了考取研究所,他当掉了自己的裤子。后来,他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100多本著作中,前后共有96本被禁;他创办过不少杂志,也都被封杀了;坐过两次牢,历时7年;有过6段感情,多数都匆忙结束。然而,即使身在泥沼之中,李敖也从来不曾屈服,按照自己的方式而活。正是因为对待逆境的态度,凭借超人的逆商,李敖活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名气。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有一句台词很经典:“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你没有本事成为圣者,但一定要变成强者,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生存之地。
海南海壬滨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派遣至海南省公路管理局陵水公路分局2021年公开招聘8名编外养护合同工招聘公告
海南海壬滨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团团圆圆阖家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